前海粤十

深圳前海粤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商务部·冷链大数据应用推广工作组/组长单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
十六年砥砺前行,持之以恒,做您可托付的信息化合作伙伴。

新华网携手粤十机器人共筑冷链AI生态,开启“数实融合”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3-31

近日,由新华网主办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合作伙伴共创会暨 AI 创新与社会治理思客会”在京召开,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标杆企业,粤十机器人受邀出席并正式加入新华网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赋能底座2025首批生态共创产品,双方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数实融合”为核心,共同探索AI技术在产业落地与生态共建中的新路径。

携手共建开放生态,激活产业新动能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的历史交汇点上,人工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推动社会进步。而这项技术的迭代突破,离不开持续的资金投入和坚定支持。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赋能底座 2025 首批生态共创产品,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从技术探索阶段迈向了生态构建的跨越式发展新阶段。通过搭建开放协同的赋能平台,打通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与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AI 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正在被深刻重塑。

冷链云工厂平台「粤十机器人」推出“机器人算法大模型”和 “基于国产开源模型的冷链无人化云服务”,通过构建“数据要素底座”,打造冷链领域的“数据网”,助力破解冷链机器人“成本高、调度难、利用率低”的行业痛点,加速“冷链无人化+AI”合作新模式的落地。

技术突破


粤十机器人技术创新

作为构建产业服务生态的“数字新基建”,新华网在会上正式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赋能底座,涵盖数据要素、智算统筹、应用使能、安全治理四大核心架构,为政企用户提供从数据管理到场景落地的全链路服务。新华网副总裁张芮宁表示,“四大底座以全链路赋能带动场景化突破,让智能化转型更加触手可及。”


其中,冷链作为我国民生领域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是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和部署应用的重要利器。在“数据要素底座”框架下,粤十机器人推出“算法大模型”,通过能源优化算法、多模态分析、智能感知技术,粤十机器人搭载多模态传感器与自研算法,实现-30℃环境下厘米级定位精度,故障率低于0.1%。低温机器人支持120A两小时无线快充,实现全天候无间断作业,同时能够实时监测冷库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安全事故实现零发生。


针对冷链园区管理的业态特点,粤十机器人给出了可以覆盖冷链冷库中全应用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改变了以往冷链搬运过程中,货、人、库场景间的孤岛状态,使业务链条上下游紧密协同,粤十机器人凭借智能化和柔性化的优势,通过算力+算法双驱动,优化粤十机器人“冷链智慧大脑”的AI决策能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在下游广泛的应用中为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打通冷链供应链全链条数据壁垒,构建覆盖生产、仓储、物流的可信数据链,冷库能耗降低15%,同时帮助企业释放库内人力,节省30%的人力成本,整体提升50%冷库的运营效率,推动无人化冷库从“单点应用”向“全链智能”跨越。  

融资与商业化的考量


粤十机器人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获数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顺创产投、阿里巴巴、供销社、北京机器人基金、腾讯系飞凡创投等,技术壁垒与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顺创产投、北京机器人基金更通过资源对接与场景开放,助力其全球总部落户北京顺义,并推动与冷链行业客户的深度合作。此次与新华网的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其在AI+冷链领域的先发优势,加速无人化解决方案的规模化落地。



未来可期: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


AI+冷链无人化

此次合作整合了算力基建、数据要素与智能应用全链条,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粤十机器人凭借在冷链物流无人化领域的领先技术(如低温环境适应性、全场景覆盖能力等),与新华网的资源整合能力形成互补,共同打造“技术+场景”的创新范式,双方将依托赋能底座的四大核心架构(数据要素、智算统筹、应用使能、安全治理),为产业提供从数据到应用的全链路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向多模态、强交互演进,粤十机器人将依托新华网生态资源,深化与冷链领域的跨界融合。正如新华网党委书记储学军所言:“AI生态需要交响乐般的协同”,双方的合作不仅是技术互补,更是对“AI+产业”融合模式的积极探索,为冷链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本文标签: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400-823-3023

(周一至周日9:00-21:00)

深圳总公司:深圳市南山区中粮前海创新中心•东塔 18、19楼
杭州分公司:杭州市余杭区德信数据产业大厦19楼、20楼